·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业务电话:15812469196,020-22926644  业务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交谈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交谈  业务邮箱:654985325@qq.com
网站公告: 2018年职称评审开始了,论文好网一如既往服务于你们,并给与最大优惠。
妇幼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妇幼论文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2例临床分析
  • 浏览 1435 次 【字号 】 发布日期:[ 2010-4-13 ]

  • 【摘要】  目的 总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对2006年至2009年4月我科收治临床诊断的2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特点、血象检查结果、治疗及其转归进行总结。结果 22例中均有发热、咽炎、白细胞增高、分类淋巴细胞占50%以上或淋巴细胞总数高于5.0×109/L,异型淋巴细胞达10%以上或总数高于1.0×109/L,肝功能异常21例,颈部淋巴结肿大(1 cm以上)18例,肝脏肿大20例,脾脏肿大11例,EB病毒抗体阳性19例。结论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EB病毒感染最常见,临床以持续发热、咽炎、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外周血象明显增高,异型淋巴细胞大于10%为特点,治疗以抗病毒为主,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预后较好。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异常淋巴细胞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 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小儿期常见。本病分布广泛,多散发。本文就我院2006年至2009年4月收治的2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做一总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均为临床诊断患儿,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主编的《实用儿科学》(第7版)。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4~13岁,平均(7.0±2.4)岁。其中2006年3例,2007年5例,2008年10例,至2009年4月4例。

      1.2 诊断时间 最早发热第3天诊断1例,最晚发热12天确诊,多数在发热1周左右始确诊。

      1.3 临床表现 22例患儿均有发热,1例发热最长达16天,热无定型,波动在39 ℃左右,偶可达40 ℃。但发热虽高,中毒症状却不明显。大部分患儿有咽痛,均有咽炎或咽峡炎症状,表现为扁桃体充血、肿大甚至化脓。本组患儿中有18例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多位于双侧前后颈部,3例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2例有腋窝淋巴结肿大。有5例患儿病程中出现躯干部红色斑丘疹,持续3~5天即消退。其中3例合并气管炎,1例合并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见表1。>10.0×109/L,(10.0~20.0)×109/L者8例。表1 2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临床资料临床症状与体

      1.4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22例白细胞数均(20.0~30.0)×109/L者12例,> 30.0×109/L者2例;22例患儿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均占50%以上或淋巴细胞总数高于5.0×109/L,且10%以上为异型淋巴细胞,其中异型淋巴细胞占10%~20%12例,20%~30%9例,>30%仅1例。肝功能异常达21例,其中谷丙转氨酶异常20例,50~100 U/L 4例,100~300 U/L 12例,300~500 U/L 3例,1例高达846 U/L;谷草转氨酶增高21例,50~100 U/L 12例,100~300 U/L 9例。所有病例均检EB病毒抗体,其中19例为阳性。有1例患儿尿检异常,蛋白(++),隐血试验(+)。

      1.5 超声检查 所有入院患儿常规检查超声,15例有肝脏肿大,11例有脾脏肿大,双肾未见异常。

      1.6 治疗转归 本组病例确诊后均采用更昔洛韦每日5 mg/kg静滴,疗程7~10天,联合干扰素每日5万~10万u/kg肌注,3天为1个疗程,合并感染者加用青霉素、头孢菌素或阿奇霉素静滴,肝功能异常明显者予保肝治疗,同时予对症支持治疗。治疗4~5天后体温开始下降,肝、脾、淋巴结回缩,1周后血象白细胞及异常淋巴细胞下降,肝功能好转,尿检异常者尿蛋白消失。除1例治疗4天签字出院外,其余21例经治疗10~15天后均治愈或好转出院。

      2 讨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小儿期常见,主要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引起。本病分布广泛,多散发,亦可呈小流行,其大多数由密切接触患者口腔唾液而传染,飞沫传播并不重要,输血及粪便亦可为传染源之一,多见于年长儿及少年,6岁以下可呈不显性感染。卫生状况较差的地区幼儿期感染较多见;条件较佳地区则青少年期多见。本病潜伏期至病后6个月或更久均可传播病原体,甚至只有血清学可以证实的恢复期病人中,仍有15%可间断排出病毒。该病毒进入口腔在咽的淋巴组织内繁殖复制,继而进人血流产生病毒血症,主要累及全身淋巴组织及伴有淋巴细胞的组织与内脏[1]。

      因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易侵犯多组织多脏器,故决定了其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复杂性,在临床工作中易误诊、漏诊。该病有多样的并发症,可并发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脏、泌尿系统、眼部等损害。本病早期症状轻,体征少,临床医生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认识不足,警惕性不够,没有全面、综合的分析问题,常就患儿及家长的主述所涉及的某一器官、系统症状考虑问题,忽视对其他体征的关注。同时存在过分依赖实验室检查,对病情缺乏动态观察。本组患儿中有多例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被外院诊为败血症予抗感染治疗无效而转入。发热4~5天外周血淋巴细胞升高就简单认定为病毒感染所致,未能动态观察异常淋巴细胞变化亦是导致误诊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相对少见,但有逐年增多趋势,医生应对该病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有充分认识,对原因不明的发热、咽峡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要考虑本病可能。其次诊断疾病要开阔思路,详细询问病史,认真系统的查体。再者要反复多次进行血清学检查和血涂片检查,在发病7~10天要注意血中异常淋巴细胞变化。EBV-IgM检查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21-825.


业务电话:15812469196,020-22926644 业务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交谈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交谈 业务邮箱:654985325@qq.com

CopyRight(C)2004-2020 广州文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4052946号-2

所有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好网会立即删除有关内容!